中华游戏网
搜索
首页 > 新闻资讯 > 游戏攻略详情

90后成观影主力(影片90后观影心得)

2023-05-23 11:39:03编辑:中华游戏网

游戏发烧友来看一下90后成观影主力,以下6个关于90后成观影主力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游戏资讯。

本文目录

  • 《复联4》首映火爆,山东白领观看意向如何
  • 超强吸金的中国电影产业,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都是啥特点
  • 95后、00后渐成电影消费主力,为何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
  • 电影行业现状如何?
  • 电影《阿凡达》重映,强势来袭碾压新片,都是哪些人去看?
  • 我国2021年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 《复联4》首映火爆,山东白领观看意向如何

    我来回答吧:

    年度最大热点,山东8成白领有意观看

    上图为山东白领《复联4》观看意向占比。总体来看,近8成白领有意向观看,其中选择在非首映日观看人数最多,占比为35.8%;有19.6%的白领选择在网络平台观看;更有18.2%的白领选在首映日当天观看,对此不少白领表示:选择在首映当天观看的最大原因是不想被剧透,希望自己能第一时间看到剧情内容,和众多漫威迷聚在一起感受首映的气氛。

    面对如此火爆的观影热潮很多白领表示,漫威电影尤其是《复联》系列早已是一种“信仰”,因此会去影院支持电影。其次,这也是大众报复性消费心理在作祟。结合整个市场来看,在经历春节贺岁档的票房高潮之后,三四月的电影市场进入了一个低谷,没有特别出色的电影出现,因此观众的观影欲望较低。而《复联4》的出现则给整个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同时前几部漫威电影为其积累了大批影迷,因此预售开启便立刻引起了抢票狂潮。

    11年陪伴成长,“95后”成观影主力

    就观影人群年龄构成方面,90后、95后在整个观影人群的占比显著提升,占到观影人群35.7%和24.8%,尤其是95后正在迅速崛起,成为观影的绝对主力。除此之外85后、80后白领观影人群也相对较高,其占比为19.8%和13.9%;70后白领观影人数相对较少,占比仅为5.8%。

    究其观影因素,我们也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白领,90、95后白领大多表示:陪伴成长是观影的重要因素,从电影《钢铁侠》开始,漫威电影已陪伴走过11个年头,这足以让一个人实现由少年到青年的转变。也有不少人表示除影片跌宕起伏的情节外,《复联4》中传闻有英雄 “陨落”也是观影的重要因素,毕竟这也是对逝去青春的纪念。80、85后白领表示:虽然对影片很感兴趣,受限于观影成本和家庭因素,对此不得不做出妥协。70后白领早已步入中年,对此类电影兴趣度相对较低,绝大多数白领观影是为了陪伴子女。

    消费升级,“小镇青年”迅速崛起

    上图为山东16市《复联4》观影人数占比,济南、青岛两地观影人数最多,占比为12.8%和10.3%;济宁、临沂、淄博观影人数也后来居上与“济青”两地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占比均在9%以上,分别为9.9%、9.6%和9.4%;德州、威海观影人数相对较少,在2%以下。在《复联4》强大的IP号召力下,各地市白领均表现出强烈的观影欲望,但各城市间仍存在一定差异。

    结合当前大环境来看,整个观影市场已逐渐开始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也就是说电影市场在一二线城市的银幕数已经趋于饱和,而三四线城市已成为各大院线市场争夺的主阵地。因此以济宁、临沂、淄博等城市白领为代表的“小镇青年”已成为观影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其次这些地区也聚集着庞大的人口,随着大众消费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影院观看电影。除此之外,当地影院数量也是部分城市观影人数较少的重要因素。

    观影成本高,多数白领花费超百元

    随着大众消费的升级,以及电影放映形式的多样化,传统2D/3D已经不能满足大众消费需要,为追求更加极致的观影体验,IMAX、杜比、4K等放映形式也应运而生,且备受消费者青睐。与之对应的则是电影票价的持续上升,据数据显示仅2018—2019一年时间,全国票价就上涨了15%。那么就山东白领观影花费来看,6成白领观影花费在100元以上,花费在100-300元人数最多,占比在41.7%;另有23%的白领花费在50-100元;17.2%的白领观影花费在50元以内;14.3%的白领观影花费在14.3%;仅有3.8%的“土豪级”白领观影花费在500元以上。除了电影票价格的持续上升,观影过程中以爆米花、饮料、冰淇淋为代表的零食消费也是拉高白领观影消费的重要因素。

    首映票价227元,你能成为“终局之战”的观战者吗?

    注:文中票价来源于淘票票发布的山东地区首映场IMAX厅票价。

    继“车厘子自由”和“香椿芽自由”不好实现之后,现在还要多问一句:“你电影票自由了吗?”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漫威出品自带的庞大流量之外,首映高额的票价也是《复联4》未播先火的重要因素,全国多地价格超过300元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这也催生了一大批“黄牛党”哄抬票价。

    通过山东16市数据来看,各地市《复联4》首映票价平均在227元。济南、济宁、潍坊三地价格较高在300元以上;威海、日照、聊城三地票价较低在100元以内。而通过各地市购票所需工作时长来看,济宁、济南白领购票压力最大,需要工作10小时以上才能购买一张电影票;潍坊、德州、滨州、烟台、泰安五市白领购票压力也相对较大,其购票所需市场均超过8小时;日照、威海、聊城三市白领购票压力相对较小,工作不足半天就可购买一张电影票。

    超强吸金的中国电影产业,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都是啥特点

    2012年:170.73亿元,2013年:217.69亿元,2014年:296.39亿元,2015年1-9月:突破297亿元。这是内地电影市场近四年的表现,其超强的吸金能力令人侧目,引得各路豪强纷纷跑来分食这块蛋糕。中国内地观众对电影产业的高速增长贡献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对观影群体的必要了解,有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的培育。下面,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下对内地电影观众的了解,由于缺乏数据支持,这些认识只是停留在粗浅的感觉层面上,也只能粗略地用年龄层次对观众进行划分。

    首先提到的是当前电影的主流消费群体——年轻人,年龄层次以90后为主,这帮年轻人作为观影主力托起了中国电影业的“牛市”。与此同时,她(他)们的消费倾向也受到了不少非议,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对喜剧电影的过度偏好。看一下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榜单,除去引进的好莱坞大片,过10亿的6部电影中,有5部是喜剧类型。前两年的《泰囧》以12.67亿登顶国产电影票房榜首,今年的《捉妖记》又以24.38亿登顶了内地电影票房榜首,着实令人眼红耳热。用“亿”为单位计量喜剧电影的票房已经很平常了,“破五”、“过十”更是不稀奇。这给很多人造成的感觉是:现今的年轻人太喜欢没心没肺的笑了。现场观影的感觉也是如此,年轻人的笑点普遍很低,稍有点笑意的情节都能让她(他)们笑出声来。二是对电影消费的缺少理性。现在的年轻人对一些披着电影外衣,实则用帅气、名气、阔气搞行销的东西情有独钟,向一些纯粹以敛财为目的的玩电影者大洒金钱。我曾经问过一名90后,《小时代》与《何以笙箫默》这样的电影好看吗,回答是看着挺烂的,可绝不会缺席。这种不理性的任性消费行为尤其为人诟病,被贴上了“无脑”的标签。年轻人的这两种消费偏好,给电影市场造成了旱涝不均的状况,投其所好的赚的盆满钵满,一些高品质的电影却少人问津,部分用心作电影的人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年轻人的观影喜好因此广受指摘。其实,更应该试着去理解年轻人这样的消费行为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喜剧片广受追捧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累并烦恼着的时代,自打懂事起,累与烦就无所不在。上学的年轻人为学业所累为考试心烦,上班的年轻人为工作所累为生活心烦,有钱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没钱的恨不能什么都做,压力无时无处不在。有很多年轻人要听着郭德纲的相声入睡,就是要用轻松来舒解心中的压力。走进电影院图个轻松放松,开心笑笑缓释下内心的压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也就少有心情去体味忧苦的内容了。不独年轻人如此,各年龄层次想笑的需求都一样强烈,所以质量高点的喜剧片都会受到广泛追捧,票房大卖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低劣的东西深受青睐

    当今的年轻人对用帅气、名气、阔气包装起来的东西没有丝毫的抵抗力,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忠诚度,确实是一件让人不太好接受的事情。可这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在这个疯狂的追名逐利的社会,还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去信呢,在信无可信的情况下,年轻人对长相、名气、物质的喜好就成为最本能最直接的选择了。除了年龄尚小的孩子,我们哪个年龄层次的人不为利与名所左右呢。当年轻人需要用这些麻醉自己的时候,善敛财者就会提供“麻醉剂”,收益想不好都难。

    为什么高品质的影片遭受冷遇

    部分高质量的影片遭受冷遇确实令人寒心,但如果用文化、品味、层次什么的居高临下地来说年轻人,就是一件挺装的事情了。70后喜欢过琼瑶,80后喜欢过韩寒,90后喜欢郭敬明也就是正常的事情,谁也不比谁高到哪里去。年轻人之所以对好电影不感冒,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年轻人还没有必要的生活体验。拿《钢的琴》与《闯入者》这样的影片来说,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看了之后才会有触动内心的感觉,年长点的对其中的情境深有体验的就会感到回味良久。年轻人还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也就难以体会到其中的深意。换成我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看这样的片子也会觉着沉闷。近几年,部分爱情片特别是校园青春片受到追捧,就是因为这是当下年轻人正在体验或者刚刚走过的经历。好电影没有好票房,与年轻人没有太大关系,与观影群体不够多样化有关。

    所以,年轻人有这样的观影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不应该把社会的问题推到年轻人头上,更应该看到年轻人给中国电影业带来的深刻变化。其中,最突出最直接的变化是,年轻人的消费有力拉动了电影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源流入,短短两年时间,有多少大鳄、多少资本进入了电影产业。相比前几年,电影业的资源配备和行业地位变化巨大,年轻人无疑是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主力推动者。

    还有一个深刻的变化是,当年轻人毫不吝惜地掏出腰包走进影院时,也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我曾经向60、70、80后的人推介过好电影,回应都是一副不屑不解的表情,为什么要花钱去电影院看呢,从网上看又省钱又省事。当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花钱走进影院享受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时,也在改变着那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于吃免费午餐的快餐式消费行为。不管她(他)们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她(他)们的行为都在说明着一个被很多人忽略了的道理:你花钱消费才能养活为你服务的人,才能让你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所以,当年轻人填满影厅座位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这些年轻人表示感恩,她(他)们的这一小步,是中国电影业的一大步。

    下面再打包说一下其他年龄层次的观众,从小到大说起吧。先说少年儿童,作为令人欣喜的新生力量,孩子们的观影消费特点很明显:一是不太在意花钱,家长们为孩子掏钱买票看电影是件很痛快的事情。二是大多是捆绑消费,孩子们可以把家长一同领进影院,而不管家长是否愿看,还拉动了“爆米花经济”。三是从小就养成了看电影的习惯,长大了也会将看电影作为生活中的一大喜好。这些孩子们的势力有多大,看看今年火爆程度前所未有的暑期档就知道了,120多亿的票房,孩子们有一多半的功劳。随着孩子们的日渐长大,电影市场会有更红火的未来。

    再说中青年人,60—80年代的人应该是电影消费最荒瘠的地带了,要么日常俗务缠身,要么习惯网上扫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进过电影院的不在少数。诸多原因造成的观影热情低落,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重点说一下老年人,老年群体的观影消费潜力其实远超出我们的印象。从个人经验看,在影院见到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男性与女性观众有着不一样的表现。男性观众数量相对要少,在售票处与影厅内碰到他们时,可以觉出他们有点不自然。这种感觉我也有同感,由于不再年轻,在看一些爱情片青春片时,在售票处、检票口和影厅内,面对年轻的工作人员和观众,总会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在影片结束时会尽量早些离场。

    相比男性观众,女性老年观众则丝毫没有这方面的矫情,她们在影院里表现的从容投入。有一次在影厅内碰到两位70左右的老太太,一位在放映前自在地与旁边的年轻人交谈,说自己从《黑猫警长》到《滚蛋吧 肿瘤君》把近期上映的片子都看了个遍;还有一位老太太提着一大包东西,电影完场后站在当月排片栏前端详了老半天,恰好她旁边站着一位领着小孩的父亲,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并排站在那儿看排片预告,感觉很有些意味。我与两位老人一同看的那场电影是《华丽上班族》。中秋期间,前后多次碰到了或结伴或由子女陪伴的老年女性观众,而且可以明显感受到她们很高的观影兴致。如果说这些还是个例的话,那么在看《闯入者》时碰到的老年人就更能说明问题了,当时的影厅虽然不算大,但老年人坐了有一半还多。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她们不约而同地来看电影,说明她们是在主动获取影片信息,背后的观影热情是很高的。《智取威虎山》近9亿的票房,老年人的消费应该不在少数。老年人有收入,有生活体验,更重要的是有空闲,还没有网上扫片的习惯,与保健、旅游、跳广场舞这些爱好相比,看电影得到的精神享受有着得天独厚的魅力,老年人观影的“白发经济”还是大有可为的。

    上面说到的这三个年龄层次的观众,是有关联效应的。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有孩子喜欢看的,老人有老人愿意看的,只要把孩子与老人的文章做足,也就不愁把中青年人带进影院里了。由此可见,除了年轻人,其他年龄层次的观影消费也有比较大的引导、拉动、开发的空间。

    额外多说一点的是,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影院里碰到的女性观众都明显多于男性观众,即使是年轻情侣,应该也是女性左右着观影消费。所以在用到第三人称时,我把“她”放在前面,把“他”放在了括号里。不管在哪个市场什么消费,女性都是永远的主角。

    国内电影市场处在有史以来最好的时候,观众是电影产业的“衣食父母”。可是在其他行业将消费者奉为圭臬、把营销做到极致,用“大数据”去把握和满足消费需求的时候,电影观众却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还是说一下切身体验,作为一名骨灰级观众,我从未收到过院线的任何讯息,哪怕是一条短信。在淘宝上买一次东西,还能不时收到一些问候呢。感觉电影行业还是有点靠天吃饭、等米下锅的状态,对我们的观众缺乏主动深入的了解。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只有发自内心地去爱观众,观众才会更爱电影。

    95后、00后渐成电影消费主力,为何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

    现在的主要的消费群体当然是属于00后和90后,我们也慢慢的步入了适婚年龄,也走进了恋爱阶段,谈恋爱肯定少不了浪漫,浪漫必然有看电影在其中。我们也看过一些电影,特别是一些恋爱电影,总会有一些男主角和女主角,他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女主角哭得稀里哗啦,而男主角这个时候会给对方一个肩膀进行依靠,有时候还会递给对方纸巾,当故事的情节跟自己当下有点像的时候,他还会给女主角许下承诺,说肯定不会让对方受委屈,要让对方过得幸福,这也是培养彼此感情一个很好的方式。

    看电影也成为了男女双方很好的一个纪念,也会给彼此加深记忆,加深印象,也是值得怀念的一件事情,所以00后和90后他们更加热衷于看电影。因为对于这些00后和90后来说,他们觉得一部好的感情片会有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也希望两个人共同去欣赏这一部电影,希望两个人能够共同白头偕老,也希望彼此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也是00后和95后,他们更加希望通过彼此去欣赏一部电影,让两个人的心走得更近的一种方式。

    00后和95后他们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更加想要享受当下的生活,感受当下的幸福。有句话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很多95后和00后他们都会透支未来的资金来享受当下的幸福生活,他们有一个活在当下主义,所以他们发现有一部好的电影,他们就想要去那里看看电影,有时候也是为了发发圈告诉朋友们自己正在追某一部作品,也是想要跟朋友们在炫耀。

    看电影也成为了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也成为了00后和95后他们生活当中的一些话题,如果有一部火热的电影,他们没有去看,这样就会觉得你太了我了,怎么跟不上时尚的潮流。正是因为这一种思想也正是因为这一种想法的存在,所以让很多95后和00后如果有一部火热的电影,他们没有踏进电影院去欣赏去看,总觉得少点什么。因为一部电影刚出来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想要去尝,先了解清楚一些剧情,到时候好跟朋友们讲,他看过这部电影到时候别人就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电影行业现状如何?

    行业主要企业:猫眼娱乐(01896HK)、阿里影业(01060HK)、光线传媒(300251)、新片场(834630)、华谊兄弟(300027)、爱奇艺(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数据:2021年中国观影人次、2021年中国观影人年龄分布

    2021年,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的基本完成以及新冠肺炎疫苗的普及,电影行业也逐渐从2020年的寒冬中恢复过来。全年累计实现票房470.3亿元,较2020

    年同比上升231.6%,复苏迹象已逐渐浮现。但从观影人次的区域以及时间分布来看,后疫情时期,电影消费者的需求结构依旧因为疫情的原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电影观影人次大幅度回升

    2016-2019年,国内观影人次不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2019年全国电影观影人次为17.3亿人,与2018年基本持平。2020年,中国观影人次出现断崖式下跌,仅为5.5亿人,较2019年下降近68.21%。而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信息,2021年全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达到了11.67亿人次,同比上涨112.2%。

    一、二线城市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三、四线城市在全国电影市场中的份额一直在稳步提升,与之相应的,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在平均票价低于一、二线城市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更显得难能可贵。可见,我国电影消费区域正在逐渐下沉。

    男女比例分布较为平均

    从性别方面看,根据往年经验来看,我国电影观影人群的性别分布较为平均,男女比例接近五五开。2020年全年国内观影人群中男女比例较为平衡,分别占比51%和49%。

    注:截至2021年12月31日,灯塔专业版尚未发布2021年数据。

    80、90后为我国电影消费主力军

    从年龄方面看,2021年电影消费人群以95后和80后为主,分别占总购票人数的27%和29%。而90后的购片人数占比则为23%,排名第三。

    假期档成为人们观影首选

    纵观2021年全年,电影观众多倾向于在节假日选择观影,且比例大幅度上升。根据猫眼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假日档期票房的比例大幅度攀升至36%,较2019年上升了14个百分点。

    整体来说,受益于我国强有力的疫情管控,电影行业在2021年迎来“触底反弹”,各项指标均继续延疫情前趋势发展。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电影《阿凡达》重映,强势来袭碾压新片,都是哪些人去看?

    “一群叛逆的学生,逃课去玩《魔兽世界》!”这是大家调侃《阿凡达》的话,但是就是这样的简单剧情,卡梅隆竟然让它登上全球票房冠军。

    《阿凡达》票房越来越高,国内新片市场被无情碾压。那么到底都是什么人去看重映?

    观影人群性别区分:

    根据淘票票有关的数据可以看出来,此次《阿凡达》重映,去电影院观看的人群60%以上为男性。男性比较喜欢追求刺激的视觉快感和天马行空的科幻前沿,这个可以理解。

    而数据显示《你好,李焕英》,女性观众就占到大多数。女性比较偏向于这种感性的电影。

    观影年龄段,90后占比高

    数据显示,《阿凡达》重映之后,去购票观看的观众25-29岁的人员占到近30%,甚至是更高。

    这部分人也就是1990后出生的,十年前多数都是在初高中的学生。那个时候他们学业繁重,根本没能有时间去观看。

    但是《阿凡达》那会沸沸扬扬,这批人肯定都听过,而且心神向往。奈何无论是资金的缘故还是时间的缘故,都未能亲自去电影院感受。

    现在正好工作,而且大多数处于恋爱阶段,也是消费的主力军。有时间有精力,当然去看!

    十年前没有抢到票的人

    十年前《阿凡达》一上映,简直是犹如晴天霹雳。顶级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都在抢票观看。

    而当时国内观影技术条件真的有限,全国IMAX影厅用功也没有十几家。再加上影厅就那么大一点,能抢到票观看的有多少人。

    而《阿凡达》重新上映,很多人借此达成心愿。

    十年前没钱买票的人

    可别觉得我在胡说,一张电影票买不起吗?

    十年前我看电影时,在上海观看。这部电影票价150。就这样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抢到的票。而当时很多地方票价被黄牛炒到大几百甚至上千。而且还供不应求。

    十年前的几百元啊,跟现在能比吗。而且《阿凡达》重新上映票价几乎都在30到50之间,可以说真的很良心了。

    《阿凡达》超高的口碑和划时代的意义,让很多人想去再看一遍

    这个绝对是影响大家去往电影院看《阿凡达》重映的最重要的原因。

    有人说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阿凡达》之前的电影,一种是《阿凡达》之后的电影。可见对于《阿凡达》的评价之高。

    这部电影好的地方太多。真的是能打脸国内多少导演编剧。

    我国2021年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我认为中国电影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好的发展的,因为我们国家普通老百姓对电影文化的需求已经越来越高了,会带动这个产业的继续发展的。

    2021年电影总票房取得了超过450亿元的收入,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信号,要知道2021年我们国家的疫情依然是存在的,而且很多的电影院是在管控当中的。电影行业的发展能够让我们国家获得更多的收入,能够让我们国家的就业变得更容易一些。

    中国的电影市场在不断的扩张。

    中国的电影市场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发展的,因为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首先满足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物质条件,中国的电影市场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多普通老百姓的关注,只有满足了大家的需求,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票房。

    好的电影是能够获得比较高的票房的。

    好的电影其实是需要获得平台的,我们国家的电影分销系统已经非常完善了,但是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那些拥有了比较高的流量的明星只需要拍一部作品就能够获得大量的票房,我们国家已经开始进行了整治,在未来好的电影才能够获得更高的票房的。

    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好。

    我认为电影行业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拥有着非常大的联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高,从而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国家的普通老百姓每天的内容便是工作赚钱,但是现在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电影市场在未来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这个行业在未来也会拥有更加激烈的竞争的。对于那些拥有了比较知名度的演员以及导演来说,拍摄作品能够更好的满足大众的需求,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90后成观影主力(影片90后观影心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游戏资讯,敬请关注悠悠游戏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