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游戏网
搜索
首页 > 新闻资讯 > 游戏资讯详情

矛尾鱼(矛尾鱼是什么鱼?)

2023-08-12 18:00:05编辑:中华游戏网

游戏发烧友来看一下矛尾鱼,以下6个关于矛尾鱼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游戏资讯。

本文目录

  • 矛尾鱼是什么鱼?
  • 它们的发现堪比活恐龙——矛尾鱼的故事
  • 离开洞穴的矛尾鱼
  • 什么鱼长相丑陋,但有尾巴也有脚,在地球上活了4亿年?
  • 为什么说矛尾鱼是活化石?
  • 矛尾鱼是怎样进而来的?
  • 矛尾鱼是什么鱼?

    矛尾鱼

    Latimeira chalumnae Smith(矛尾鱼科)

    俗名拉蒂迈鱼,英文名Gombessa

    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的唯一种,是唯一现生的总鳍鱼类。我国现有科摩罗国政府赠送标本一尾;布于南非印度洋。

    大型海产鱼类。通常体长1米多,体重60-80千克。体短粗,纺锤形。口大,内有成对排列的尖锐牙齿。胸鳍、腹鳍、臀鳍和第二背鳍的基部有很 发达的肌肉呈柄状,外覆盖鳞片。尾鳍子状。外被 大鳞,鳞上有很多棘状或粒状突起。体呈蓝色。

    通常生活在200-400米海洋礁石中,游泳迅速。卵胎生,卵径达9厘米,幼仔在输卵管中长可达33厘米。肉食性,以冲刺方式捕食,专吃乌贼和鱼类。

    其同族早已灭绝,惟有它幸存至今,是世界上仍存活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对研究生物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有 "活化石"之称,肉富含脂肪可食用。

    发现故事

    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以为包括腔棘鱼类在内的总鳍鱼类早在白垩纪早期就已从地球上灭绝消失了,人类只能通过地层中的化石来对这一类鱼形脊椎动物豹窥一斑。20世纪30年代末,一位名叫拉蒂迈的小姐打破了这一“死寂”,发现了第一条“活生生”的腔棘鱼类。

    拉蒂迈小姐当时担任南非罗兹大学一位解剖学教授的助手,经常到海边的渔港去为教授收购一些鱼类来制作标本。1938年12月下旬,圣诞节将至,教授回家度假去了,拉蒂迈小姐却并没有因为圣诞节的即将到来而停止工作。22日这一天,她又来到了渔港,在一筐筐刚从海里打上来的鱼里翻来看去。忽然,有一条鱼引起了她的注意。一般的鱼(包括软骨鱼和此前已知所有的硬骨鱼)的鳍都是直接长在身体上的,可是这条鱼的鳍却与众不同,它的鳍都是长在一条条胳膊或腿似的附肢状结构上,然后这些附肢状结构再与身体相连。拉蒂迈小姐立刻意识到这条鱼的不同寻常——这样结构的鱼不正是四足类脊椎动物起源于鱼形脊椎动物的一个良好佐证吗?拉蒂迈小姐立即向渔民买下了这条鱼。可是,当时学校已经放假,实验室已经封了门,无法取出用于浸制和保护标本的福尔马林等药剂。情急之下,拉蒂迈小姐买了几公斤盐,将这条鱼像腌咸鱼一样地里里外外涂抹起来——这是当时条件下唯一的保护防腐办法了。

    圣诞节过后,教授度假回来,拉蒂迈小姐兴冲冲地将这条鱼拿给他看。此时,由于在盐的作用下脱水变干变硬,这条珍贵的“咸鱼”几乎只剩下鱼皮和里面的鱼刺了。即使如此,教授还是马上就意识到了这条鱼的意义并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条鱼应属总鳍鱼目腔棘鱼亚目。原来被认为已经灭绝了1亿2千万年(白垩纪早期)的动物突然被发现仍然生存在地球上,而且这种动物还与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四足类脊椎动物的祖先有关,怎么能不让人心情激动!为了纪念拉蒂迈小姐对科学、对人类知识宝库做出的这一重大贡献,教授将这条鱼及其所代表的物种命名为拉蒂迈鱼。

    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拉蒂迈鱼标本,教授登广告悬赏:谁能再捕到一条拉蒂迈鱼送给他研究,将得到100英镑的奖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款项);他还在当地一带贴了许多有关拉蒂迈鱼的招贴画,以便引起渔民的注意。但是,拉蒂迈鱼毕竟太稀有了,以至于直到14年后的1952年,才有信息说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方向的科摩罗群岛中的安朱安岛附近海域里,渔民又捕到了第二条拉蒂迈鱼。

    消息传到南非,当时的南非总理立即下令,派军舰和军用飞机去取回这条珍贵的鱼。当载着第二条拉蒂迈鱼的飞机降落在南非首府开普敦机场的时候,南非总理亲自赴机场迎接。可见,拉蒂迈鱼是多么的贵重。当时,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噢,我们的祖先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此后,拉蒂迈鱼仍不断有所发现,但迄今为止,全世界也只发现了200条,而且其分布区仅限于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海域。

    拉蒂迈鱼之所以珍贵,不仅仅因为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更重要的是它所隐含的科学意义。本世纪以来直到80年代前,科学界一直认为总鳍鱼类中的骨鳞鱼类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而拉蒂迈鱼是骨鳞鱼的近亲,它的现生种类的发现,无疑对研究脊椎动物由水上陆的进化提供了解剖学上的重要证据。现在,虽然我国学者已经否定了骨鳞鱼类是四足动物祖先的理论,拉蒂迈鱼不再是四足动物祖先的直接近亲了,但是,拉蒂迈鱼对于了解腔棘鱼类乃至总鳍鱼类的解剖构造、生活习性和进化关系等仍然有重要意义。因此,拉蒂迈鱼仍然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1982年,科摩罗政府将一条珍贵的拉蒂迈鱼浸制标本赠送给我国。这条国内唯一的拉蒂迈鱼标本就保存并陈列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公众开放的科普园地——中国古动物馆的一层展览大厅内。

    它们的发现堪比活恐龙——矛尾鱼的故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在经历了五年的环球之旅之后,得出了一个震撼十九世纪的重要理论:他认为 所有物种都是从少数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 。达尔文的理论成为对演化机制的主要诠释,并成为现代演化思想的基础。而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我们人类,最早都是从 鱼类 演化而来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鱼类都能演化成我们人类。古生物学家们从化石中发现, 在距今约3.5-4亿年前的泥盆纪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球上生活着一种矛尾鱼(也叫拉蒂迈鱼,隶属真骨鱼纲总鳍亚纲的空棘鱼目, 是总鳍亚纲鱼类唯一的现生种类。),被认为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 ,并且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种鱼在6000万年前已经灭绝了。直到 1938年 12 月 22日 ,人们在南非发现了这种只存在于化石上的鱼,它的发现是二十世纪科学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其震撼力不亚于发现一只活着的恐龙。并且发现的它的过程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938年12月22日 ,一艘名叫"阿里斯蒂"号的南非拖网渔船在非洲东海岸的东伦敦岛西部外海大约73米的深海中,抓到了一条 长约1.5米,重57.6公斤 的怪鱼。船上的渔民不知道这种鱼是什么鱼,于是打电话联系但是正在东伦敦博物馆工作的 拉蒂迈小姐 。 当时正值圣诞节,拉蒂迈小姐正在博物馆里和几个同事装架一个恐龙的骨架,当她接到电话后,觉得还是要过去看看,于是拉蒂迈小姐立马打车过去看。来到码头的拉蒂迈见到了这只奇怪的鱼,它全身上的鱼鳞似铁甲,尾鳍似短矛,好像曾经在生物课上学到的硬鳞鱼,但是这种鱼不是只存在化石上的吗?可是面前这条活生生的鱼又是什么?拉蒂迈小姐也不太清楚,于是她只能将这条鱼带到博物馆。 十二月份的南非正值炎热的夏季,当时的气温十分炎热,可是博物馆里没有可以装的下这条鱼的冰柜,于是拉蒂迈小姐联系当地的冷冻库想要借用他们的冷冻库用来冰冻这条鱼,结果还是遭到了拒绝,没有办法的拉蒂迈小姐只能联系当地制作标本的师傅 申特先生 ( Mr·R·Centre) ,将这条鱼进行防腐处理,并且立马绘制了这条鱼的草图,附上精确的描述,用电报发给博物馆在另一个城市的客座教授——与当时在格雷厄姆斯塘 ( Grahamstow n )市罗德兹大学( Rhodes University )工作的 著名鱼类学家史密斯博士( Dr. J·L·B·Smith )。 很不幸的是,正值圣诞节,史密斯教授和他的妻子外出 旅游 去了,并没有看到这封电报。几天过去了,由于制作标本的师傅手艺不咋地,只是简单的用布将鱼一泡,然后浸泡在福尔马林中,并未做其它处理。结果这条鱼已经开始腐败了,无可奈何的拉蒂迈小姐只能让申特先生将这条鱼的皮剥下,其余的部位全部丢进了垃圾桶。 直到1939年1月3日,史密斯教授度假回来,当他看到了这封电报立马惊呆了,于是他立马回电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好鱼的头骨和鱼鳃,以便进行鉴定。"并且马上定下第二天最早的航班到东伦敦。收到电报后,申特先生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连忙到垃圾堆中寻找丢弃的头骨和鱼鳃,可惜早已不知去向,并且倒霉的是连为鱼拍下的照片也遭到了损坏。 直到史密斯教授来到博物馆时,只见到了一张鱼皮,十分惋惜,史密斯发现这条鱼属于早已灭绝的总鳍亚纲空棘鱼目,并且形态与同类化石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并且为了表彰拉蒂迈小姐的这一重大发现,史密斯教授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将这种鱼命名为" Latimeria chalumnae",Latimer作为这条鱼的属名 (所以也曾译为"拉蒂迈鱼") ,而用当地一条河的名称—— 查鲁姆纳 ( Chalumna)作为其种的名字 , 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史密斯教授的论文刊发后,瞬间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人们相信这种鱼一定不会只存在一只,于是到处寻找这种鱼的下落。此外,史密斯教授还大量印制了配有这种腔棘鱼图像的传单,并且用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写着" 发现此鱼者奖励100英镑 ",散布在非洲大西洋、印度洋沿岸。史密斯自己也在到处寻找,甚至动用了南非总理的私人飞机参加寻找工作。 然而,不久以后二战爆发了,全世界都陷入了战争的漩涡,于是寻找拉蒂迈鱼的事情也渐渐被人们忘记,只有史密斯教授没有忘记,更没有灰心,当战争刚刚结束后又立马投入寻找拉蒂迈鱼的工作中。 十几年过去了,史密斯教授依然没有任何发现。直到1952年12月20日,史密斯突然收到了收到一份来自 爱里克·亨特( Eric Hunt)从科摩罗群岛一个叫藻德齐 ( Dza oudzi) 地方发来的电报,电报上说:"刚捕到一条长约 5英尺的腔棘鱼 ,已用福尔马林注射鱼体……"。 历经14年 ,终于找到第二条拉蒂迈鱼了。这条鱼很快就运到急切的史密斯教授手里,历经漫长十四年,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装着拉蒂迈鱼的箱子,教授感慨万千…… 在随后的日子里,人们又相继在科摩罗群岛附近不断发现这种鱼,至今共捕获 90多尾 。 随后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这种鱼的胸鳍几乎能做到各个方面的转动和支撑姿势,也证实由鳍演化到四肢的重要推论,支持了总鳍鱼类是四足动物的祖先的观点,也为研究从鱼到人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更多自然信息。 4亿年前,它们诞生在海洋中,其中有一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适应陆地的生活,最后不断向前发现最终进化成人类。而另一支则始终未能离开水,它们在亘古的海洋中不断遨游了4亿年,而我们也希望它们能继续在海洋中遨游着,和我们在同一个星球上…… 文|臭臭 字数|2296

    离开洞穴的矛尾鱼

    一 矛尾鱼家族生活在200多米深的海水中。由于常年在黑暗的环境中生活,矛尾鱼的眼睛自然就失去了作用。 白天,他们为了躲避鲨鱼的袭击,只好像冻死的僵鱼一般,成群的躺在海底的洞穴里。 有一天,一条小矛尾鱼在洞穴里实在闷得慌,便央求妈妈说:“妈妈,我到外面去玩一会儿好吗?” 矛尾鱼妈妈说:“一会儿也不行,好多鱼儿都是因为一会儿的工夫被鲨鱼吃掉了!” “可是我好饿呀!”小矛尾鱼想出了一个理由,接着说,“我都饿得有点头晕了。” 矛尾鱼妈妈知道,这是小矛尾鱼在找借口。因为矛尾鱼的食量极少,每昼夜只需吃10~20克鱼肉就足够了。况且他们吃掉一条乌贼还不到半天的时间。 但为了安抚小矛尾鱼,矛尾鱼妈妈还是说:“再等等,有乌贼或鱿鱼从这里路过的时候,妈妈就给你捉住他们。” 就在小矛尾鱼和妈妈讨价还价的时候,小矛尾鱼忽然感受到海水的波动幅度增大。 小矛尾鱼高兴地说:“妈妈,你感觉到没有,好像有鱼儿游过来了。” 乌贼妈妈屏息静气待了几分钟,然后说:“好像是一条灯笼鱼。” “妈妈,我去捉灯笼鱼!” 不容分说,小矛尾鱼跃出洞穴,迎着海波涌来的方向游去。 “孩子,小心点!” 矛尾鱼妈妈以为小矛尾鱼很快就会回来,只嘱咐了一句,便又躺到洞穴里去了。# 二 一条小灯笼鱼在大海里觅食,游着游着,忽然,一条梭子型的大鱼出现在他的视野中:大鱼的体长在一米半左右,头很大,口很宽,尾鳍有三叶,中间叶突出,呈矛状。偶鳍有肉叶,鳞片大而圆,鳍上也有鳞片覆盖,下颌下部有两个大骨板。 “好奇怪的鱼呀!他是谁呢?”好奇心促使着小灯笼鱼向梭子型的大鱼游过去。 “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小灯笼鱼问梭子型的大鱼。 梭子型的大鱼说:“我是小矛尾鱼,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灯笼鱼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了小矛尾鱼,然后说:“矛尾鱼不是居住在大海深处吗,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这——”小矛尾鱼本想把自己出来找食物的情况告诉小灯笼鱼,但刚一开口便感觉到不合适,于是他改口说,“我想找个朋友玩。” “好啊!”小灯笼鱼说,“我也正想找个朋友玩呢,我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 “我——”小矛尾鱼迟疑着说,“我不想玩捉迷藏的游戏!” “为什么不喜欢玩这个游戏呢?”小灯笼鱼说,“玩捉迷藏的游戏可以锻炼自己躲避天敌的本领。” 小矛尾鱼说:“实话跟你说吧,我的眼睛看不见东西!” 小矛尾鱼把矛尾鱼家族因为生活在大海深处,眼睛已经失去作用的情况告诉了小灯笼鱼。 “那你们怎么寻找食物呢?”小灯笼鱼关心地问。 “靠感觉!”小矛尾鱼解释说,“我们矛尾鱼沿着磁场可以灵敏地感受到磁场微小的变化,当有猎物从我们附近经过时,我们周围的磁场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候,我们猛冲过去,就能一举擒获猎物。” “哦,原来你们采用的是守株待兔的捕食方式啊!”小灯笼鱼说,“这倒是很安全的,不像我们,四处觅食,随时都有被大鱼吃掉的危险。” “孩子,你在哪里?” 就在这时,矛尾鱼妈妈的声音在大海里响起。 “妈妈来找我了,我要回家了!” 来不及多说,小矛尾鱼急匆匆地向妈妈游去。# 三 回家的路上,小矛尾鱼很高兴地跟妈妈说起遇到小灯笼鱼的情况。 矛尾鱼妈妈说:“多危险啊,以后可不能到处乱跑了!” 小矛尾鱼说:“我感到小灯笼鱼好温和啊,他还要跟我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矛尾鱼妈妈说:“灯笼鱼是温和的,可是,好多鱼儿会借着灯笼鱼发出的光来寻找食物,说不定在小灯笼鱼的身后会跟着什么大鱼呢!” 小矛尾鱼懂事地点点头,表示再也不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玩了。 然而就在这时,小矛尾鱼忽然感到海水剧烈的动荡起来。 “妈妈,怎么了?”小矛尾鱼惊恐地问。 矛尾鱼妈妈说:“不好,遇到人类的捕鱼船了,他们肯定是跟着小灯笼鱼过来的。” “我们怎么办呢?” “快到海底去,或许人类的渔网够不到海底!” 矛尾鱼妈妈带着小矛尾鱼向大海深处猛潜。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一张大网早已将他们罩住。 大网越收越紧,没过多久,小矛尾鱼和他的妈妈就被人捉到了渔船上。# 四 “快来看哪,捕到了两条怪鱼儿!” 一个年轻人指着船中的矛尾鱼妈妈和小矛尾鱼说。 “这是什么鱼呢?” “怎么从未见过这样的鱼呀!” “快让船长来看看!” ……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没过多久,一位中年人来到了矛尾鱼妈妈和小矛尾鱼所在的船舱边。 中年人向船舱里看了看,然后说:“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活化石’的矛尾鱼,矛尾鱼是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的唯一种,是唯一现生的总鳍鱼类。” “哇!”船上的人们欢呼起来。 中年人接着说:“我们把他们放回大海去吧,这种鱼已经越来越少了!” 众人一起用力,把矛尾鱼妈妈和小矛尾鱼推进了大海。 回到大海深处的洞穴里,小矛尾鱼惊魂未定地问妈妈说:“妈妈,他们为什么要捉住我们呢?” “那些捉我们的是人,他们捉我们当然是为了吃掉我们了!”矛尾鱼妈妈说,“你也知道了吧,刚才跟我们在一个船舱里的都是跟我们一样生活在大海里的鱼儿,可他们永远都回不来了。幸亏我们今天遇到的是一位了解我们的船长,不然的话,我们也回不来了!” 小矛尾鱼内疚地说:“是我不好,以后我再也不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玩了!” 矛尾鱼妈妈说:“等你再长大一些,警惕性提高了,妈妈带你一块到外面玩去!” 小矛尾鱼点点头,依偎着妈妈躺了下来。 知识链接 :矛尾鱼还有一点不同于其他鱼的特征。普通鱼的脑重占身体的0。1%~1%,而矛尾鱼不到0。01%,但脑中高分子蛋白却多于其他鱼,而且矛尾鱼有内鼻孔的雏形,这也是鱼类上陆进化的证明。 作者简介 :孔稚娴,中学教师,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

    什么鱼长相丑陋,但有尾巴也有脚,在地球上活了4亿年?

    提到即有尾巴又有脚的鱼类,很多人第一直觉想到的都是鳄鱼以及娃娃鱼,其实在海洋之中也生长着一种鱼类,他们也是即有尾巴有脚。这种鱼长得十分丑陋,而这种外形这么丑陋的鱼,它的学名叫做矛尾鱼,它也有一个别名叫做蜥蝎,虽然说这一个别名听起来可能跟蜥蜴与蝎子有关,但是其实这种鱼跟蜥蜴和鞋子之间并没有太大关系。矛尾鱼出现的时间很早,最早的矛尾鱼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4亿年以前的古生代时期。

    一直延续到如今,而如今矛尾鱼的生活区域主要分布在印度周围的海域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区。其生活的水深一般都在90米到200米之间,只有极少数一部分矛尾鱼它们的生活环境会在海洋700米的深处以下。但是矛尾鱼如果想要生存的话,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水的温度最起码要维持在15摄氏度到22摄氏度之间。而在最开始的时候,生物学当中认为矛尾鱼这种鱼早已经灭绝了,只存在于书记当中,直到1938年的时候这一想法才被打破。

    在1938年的时候,一个渔民曾经捕到一只矛尾鱼,不过当时这个渔民并不知道这是矛尾鱼。后来经过专家的鉴定才发现这只鱼跟描述当中的矛尾鱼是十分相似的。科学家经过研究这个渔民所打到的这一条鱼,发现这条鱼独特外形以及它的性格特点完全符合在书本中所描写的矛尾鱼的形象,因此科学家才知道这种在地球上生活了4亿年的鱼类并没有灭绝。

    而矛尾鱼的寿命通常来讲都能够活到70岁到100岁之间。并且矛尾鱼的生命周期与人类是十分相似的,一条矛尾鱼想要从幼年过渡到成年期所需要的时间大约在20年左右。

    为什么说矛尾鱼是活化石?

    01 距今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初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腔棘鱼类曾与恐龙一样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古腔棘鱼类的典型代表是大盖鱼,当然如今这种鱼只能在化石中才能见到了。现今发现的矛尾鱼是那个时代唯一存在的物种,因此,人们将矛尾鱼称为“活化石”。 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漫长历史了,生命自32亿年前诞生至今,已产生了难计其数的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各自经历了长时期的进化而成为今天的样子。据研究,进化速度缓慢的生物成种率低,它们对食物来源、生活环境波动的适应性强,而同一环境下生存的新生种类可能不具备竞争能力。成种作用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环节,在生活环境不变而成种率极低的情况下,这些生物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变化。于是,就形成了一些古老的生物,同时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灭绝,只有它们独自保留下来,生活在一个极狭小的区域,被称为“活化石”。 活化石物种至少已有几千万年的历史,在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保留着诸多原始特征,而未发生较大的改变,属于一类进化缓慢型生物。矛尾鱼是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的唯一种,也是唯一现生的总鳍鱼类。同样是鱼,为什么把它叫作“活化石”呢? 古生物学家从化石研究中发现,距今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初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地球上生活着一类腔棘鱼。腔棘鱼类曾与恐龙一样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古腔棘鱼类的典型代表是大盖鱼,当然如今这种鱼只能在化石中才能见到了。 我们都知道,现在已经没有恐龙这种生物了,于是人们也就很容易联想到跟恐龙同一时代的其他物种也已经灭绝了。腔棘鱼类应该也不例外,在白垩纪后期就逐渐销声匿迹,不知去向,而且事实上也一直没有发现白垩纪以后的腔棘鱼类化石。直到1938年12月22日,在南非的东伦敦市奇迹般地出现了一种现代人从未见过的“怪鱼”,它与远古的大盖鱼形状极其相似。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由于这种鱼的尾鳍分成三叶,上叶和下叶之间,沿着体轴的中线,还有一个附加的小叶,整个尾鳍形如矛状,故中国称其为矛尾鱼。 存在于同一个时代的物种都已经灭绝,而现今发现的矛尾鱼是那个时代唯一存在的物种,跟很多化石一样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因此,人们将矛尾鱼称为“活化石”。

    矛尾鱼是怎样进而来的?

    从捕获的情况来推测,矛尾鱼是生活在200~400米深的海水里,体长介于1.2~1.8米,体重30~80公斤,它体形圆厚,腹部宽大,口中长着尖锐的牙齿,在解剖它的肠胃时发现有鱼的残骸,证明它是肉食性的鱼类,

    进化地位

    大家已经知道两栖类是由总鳍鱼目上陆进化而来的。总鳍鱼目下分两个亚目,骨鳞鱼亚目是上陆了,可另一种鱼却舍不得离开水,始终没有上陆,矛尾鱼就是这种鱼的代表。以前发现的矛尾鱼是生活在泥盆纪时期的化石,从地层的沉积环境上看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后来在三迭系地层中发现了它的化石,这时的沉积环境已是半咸水或海水了,表明它从湖泊中游到了河口处,而且仍在往海里迁移;再后来,中生代海相地层中就没再发现它的化石了,专家们断定它已经绝灭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矛尾鱼(矛尾鱼是什么鱼?)》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游戏资讯,敬请关注悠悠游戏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