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游戏网
搜索
首页 > 新闻资讯 > 游戏资讯详情

毛瑟驳壳枪(驳壳枪的射程是多远?)

2023-09-04 08:36:04编辑:中华游戏网

游戏发烧友来看一下毛瑟驳壳枪,以下6个关于毛瑟驳壳枪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游戏资讯。

本文目录

  • 驳壳枪的射程是多远?
  • 抗战胜利后,曾大量使用的驳壳枪,它们都去哪了?
  • 驳壳枪的历史
  • 毛瑟大红九驳壳枪的心路历程
  • 驳壳枪在性能上有什么优点
  • 毛瑟7.63驳壳枪有哪些基本数据?
  • 驳壳枪的射程是多远?

    驳壳枪有效射程50-150米。

    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

    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

    扩展资料:

    驳壳枪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 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也有盒子炮, 也称驳壳枪。 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

    使用驳壳枪最广泛的也只是中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的冲锋枪还非常少,驳壳枪的自动射击功能恰好能弥补本应冲锋枪承担的火力空白,所以才会广泛的被当作冲锋枪使用。

    驳壳枪虽然但容量大,杀伤力强,但是作为自卫手枪仍是太大太重,不便携带,所以在欧美这样配备均衡的军队中并没有市场,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冲锋枪和机枪,用到手枪的几率很低,因此对手枪的需求主要是杀伤力、可靠性和小巧的外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驳壳枪

    抗战胜利后,曾大量使用的驳壳枪,它们都去哪了?

    抗战胜利后,曾大量使用的驳壳枪,它们都去哪了?

    在历史抗战胜利后,曾大量使用的驳壳枪,你知道它们都去哪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驳壳枪在欧洲的军队中,几乎难觅踪影。当时德军的士兵用鲁格、美英的士兵用勃朗宁、苏联的士兵用托卡列夫。即使有人不用这些标配手枪,补充空白的也是霸气侧漏的各种转轮手枪。对于驳壳枪这种武器,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无视。驳壳枪,原名毛瑟C96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在1896年推出的一款半自动军用手枪,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半自动手枪。其数据为: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因为枪身上有个快慢机装置,所以毛瑟C96射击方式包括单发和连发,使用连发方式的话,射击速度可达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最大射程200米。这种枪的威力非常出色,但射击精度却比较差。

    抗日战争时期,毛瑟军用手枪曾大量装备我中国军队,八路军亦缴获不少。上至司令,下至基层指战员,都配有此枪作为自卫武器。由于毛瑟军用手枪太过普及,我国也称“驳壳枪之国”。但令人奇怪的是,解放后,抗战时期曾大量装备使用的驳壳枪,为何却被淘汰了?它们都去哪了?瑟军工厂的销售人员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销自己的产品。也由于对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十足,毛瑟厂在没有接到订单的时候,就开始了对该武器的生产。可是转了一圈下来,偌大一个欧洲,竟没有一个国家愿意给毛瑟C96下订单!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学院派的武器专家眼里,射击精度大于一切,只要打不准,就不存在威力大的可能性!

    一直被西方军队视为“鸡肋”的军用手枪,后来却成了中国十分受欢迎的武器。从辛亥革命开始到最后的反侵略斗争,驳壳枪一直是中国军队最亲睐的手枪。而中国军队子所以对驳壳枪情有独钟,主要是但时西方国家都不对我国售卖武器,只有手枪可以向我国出售,这也为驳壳枪受欢迎打下了基础。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精度低、环境适应性差、装弹速度慢等缺点。所以这款枪在当时的西方相当不受待见,但是在当时武器禁运、封锁严重的中国就是别样的一番景象了。这款枪不被禁运,加上国内战事连连,对武器的需求很大,所以大量进口并自己仿照了大批“驳壳枪”,在抗日战场被普遍使用、发挥巨大作用。

    淘汰的驳壳枪后来有一部分作为警用枪分给了警察部队,大部分是封存的。现在你想看到这款枪,基本上只能在博物馆看见了,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了内战时期。我八路军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大显身手。而中国的军工,也开始进入一个良性发展时期。驳壳枪毕竟已经是50年前设计的武器,虽然其性能和配套战术已经被我军发展到了顶点,但是依然难以掩盖它那些致命的缺点。在我军有能力生产更好的武器之后,驳壳枪开始逐渐被淘汰。它对中国民族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驳壳枪,已经可以安心地退休了。但是,那一段由它创造的峥嵘岁月,却会永远的铭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经过以上大概的讲述你知道怎么一回事了吧。

    驳壳枪的历史

    分类: 资源共享 解析: 驳壳枪,中国又称盒子炮,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有一种全自动型的,称做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在我国很多小说里经常能看到“快慢机”这个词,笔者幼时最喜欢的铁道游击队中的王强就是一人拎着两支“快慢机”打得鬼子屁滚尿流。而驳壳枪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最早的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但是该枪最后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 1896年,毛瑟兵工厂希望能为德国军队生产驳壳枪。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驳壳枪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驳壳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在这几十年里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它价格太高,而且该枪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而做为步枪又威力太小了,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 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做为手枪的驳壳枪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人民武装也大量的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因此人民军队里也大量装备这种驳壳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 德国驳壳枪在其大量生产的四十年历史中,内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因此可以说原始设计几尽完美,没什么可改进了。分解一支驳壳枪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颗驳壳枪的子弹就可以将枪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爱的标准典型,几乎是罗曼蒂克的。

    毛瑟大红九驳壳枪的心路历程

    毛瑟大红九驳壳枪的心路历程。

    德国DWM公司的博查特C93手枪因为太重、太大导致商业化不成功,而后德国手枪衍生出了两派,率属于DWM的乔治·鲁格研发了帕拉贝鲁姆手枪和子弹,在1904年和1908年被德国海军和陆军接受,这就是鲁格P08手枪。而毛瑟公司的费德勒三兄弟则是开发了一款采用7.63x25mm大威力手枪弹,使用卡铁起落式闭锁的大型战斗手枪,C96。

    C96和鲁格P08算得上是20世纪初的手枪巅峰,C96虽然说比鲁格动能更猛,射程更远,精度更好,但这枪太大太重,不适合作为军官配枪使用。所以德军当时并没采纳C96,不过这枪在外贸市场上卖的不算差。

    在1899年,一把盒子炮在美国卖35美元(换成现在的话大约是1085美元)。而同时期的一把转轮或者自由枪机原理的手枪卖15美元,一把鲁格卖25美元。

    简单的说,盒子炮就是一精度不错、穿透优秀,但携带起来不太方便的手枪,不适合作为军官配枪,但要发给二线技术兵种或者士官、突击队而言的话又显的太贵,不划算。所以这货早先就没被当做制式武器投产过,但得益于当时自动手枪还是个新鲜玩意,毛瑟厂的口碑也一直不错,因此外贸确实卖的还行。

    1914年一战开打,全世界都没想到这场仗会打成这种消耗战,当时作为制式武器的鲁格手枪产能开始供不上了。

    这会儿德国人才想到C96,但C96当时打的是7.63x25毛瑟手枪弹,和德军制式的9mm帕拉贝鲁姆不对付,因此德军让毛瑟厂赶紧产9mm版本,并下了个20万支的订单。这批就是大红九。

    9mm版的盒子炮在结构上和7.63mm盒子炮没区别,无非就是对枪管、弹仓做一些适配性修改,由于两种子弹的底缘样式和直径差不多。

    大红九这个名字的来源是木制握把上这个硕大的红色9,这倒不是为了装X,而是当年德军部队也部分采购7.63mm的盒子炮,为了防止搞错口径,所以特意用红漆做标识。

    大红九的表尺只有500米,反观标准C96的表尺有1000米,这是因为7.63mm的射程确实比9mm的远不少,但不管是500还是1000都没啥意义。

    标准C96木头枪套的合页位置有个环,可以用来挂武装带或者腰带上。

    但红九没有这个环,它标配皮套,皮套上还有个能用来储放通棍/起子和备用弹夹的口袋。

    红九的枪管140mm,发射9mm帕弹时动能接近600焦,木制枪套同样可以装在握把后面充当枪托,因此精度也不错。不过盒子炮装了托之后有个击锤容易夹虎口的臭毛病,红九也一样。

    大红九在1918年1月才开始投产,正式发到部队已经是1918年末,此时离战争结束已经很近了,在有一战期间,红九产了9万多支。

    战后毛瑟厂也继续以商用为目的产到1922或者1924年,总产量大约14万。

    驳壳枪在性能上有什么优点

    驳壳枪在性能上有什么优点

    驳壳枪, 原产于德国毛瑟公司,正式名称是“毛瑟M1932冲锋手枪”,我国军民喜欢称之为盒子炮、快慢机、匣子枪等。在民国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岁月,驳壳枪和汉阳造一起构成了战场火力的主力输出,是一款时代气息感十足的标志性武器。

    驳壳枪自从清末进入中国,从清末革命党各次起义,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每一个战场都能看到双方装备的大量的毛瑟手枪。到1950年代,才由苏制托卡列夫手枪所取代(54式手枪),盒子炮都是每个中国军人梦想拥有的珍宝,整整辉煌了半个世纪。

    1920年代,西方整体对中国进行军事禁运,步枪火炮不准输入中国(三个流氓国家,苏联日本意大利不算)。但是毛瑟手枪作为自卫武器不在此之列。所以毛瑟手枪在中国迅速火爆起来,既可以做手枪,也可以装上枪套做冲锋枪扫射,军阀购买用来组织手枪队作为警卫或者突击部队,甚至还有手枪旅的编制。

    之所以说驳壳枪适合中国战场,是因为中国战场缺乏强火力支撑,而中国军队更是缺乏从正面战场和日本战斗的能力,因而大多采取游击战等战术,对日寇进行埋伏或者袭击,因为出其不意,才能靠近对方,而在近距离战斗中,驳壳枪简直就是步枪的噩梦,并且给予了日本侵略者沉重的打击。

    为了减少连发枪械的稳定性,毛瑟公司专门设计了木质的枪套,该设计不仅仅用于装载枪械,还可以安装到手枪尾部当做枪托。这样就基本解决了连发射击带来的巨大后坐力。中国战场当时还都是拉栓武器的舞台,拥有毛瑟手枪这样强大的火力,可以大幅提高部队的火力和战斗力。

    毛瑟手枪本身体积较小,比一般手枪大,比冲锋枪和步枪小。这就使它又多了一个大优点,那就是便于携带。特别是在巷战和执行偷袭任务的时候,便携的特点可以发挥到极致。这就相当于你怀里踹了一把微型冲锋枪,可以快速掏枪进行强有力的射击。

    拿步枪的敌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击中了,达到了快速制敌的目的!在战场上,1秒钟就可以左右胜负,速度是多么的重要啊!

    毛瑟7.63驳壳枪有哪些基本数据?

    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资料:全长:288毫米;

    全重:1.16千克;

    枪管长(连弹膛):132毫米;

    口径:7.63毫米;

    表尺射程:1000米;

    来复线:6条,右旋;

    来复线缠度:200毫米;

    瞄准基线长:230毫米;

    装弹具式样:弹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毛瑟驳壳枪(驳壳枪的射程是多远?)》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游戏资讯,敬请关注悠悠游戏网,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最新资讯更多